(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為提升會友對國際難民議題的關注的,大學青年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義工早前在暑假期間前往德國,了解當地難民庇護和人道救援工作,服務難民,並與當地義工進行文化交流,擴闊國際視野
大學青年會(嶺南大學)的義工透過教授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學習3D打印技術,協助SEN學童掌握基礎創科知識,提升個人技能。
來自大學及學院青年會部的義工透過於菲律賓建設遊樂場設施及進行社會服務,促進當地兒童的身心發展,推廣兒童玩樂權利,並藉此培育會友的同理心、領導及組織能力,讓其履行世界公民責任。
荃灣會所的長期義工小組成員探訪獨居長者,並與長者一同體驗桌遊
義工們與親子家庭組隊完成任務,一同體驗新興活動及製作手工藝,協助促進親子關係及提供平台讓家長紓解日常生活壓力。
石硤尾會所的義跑隊累積完成1,000公里跑步里數的目標後,兌換$1,000代用飯券,轉贈予通州街公園的街友,成功以運動力量回饋社會。
藉安排少數族裔家長及兒童、與國際學校的青年到訪香港大學參與校園遊蹤及文化活動,讓少數族裔家庭感受到被接納和關心,同時由大學生鼓勵國際學校青年參與本地服務,加強眾人對社會的歸屬感。
活動是透過塗鴉文化,提升青少年及兒童對社區的貢獻及歸屬感。來自沙田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的義工,先後與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進行兩次義工活動,包括與兒童玩小遊戲,然後互相討論及設計圖畫,再由義工教授兒童基本噴漆技巧,讓雙方互相學習溝通;此外,義工與兒童共同為本活動的合作機構服務,於對方的牆壁或鐵閘噴上設計的塗鴉。
來自大學青年會(香港大學)的義工於中環街市舉辦社區嘉年華,安排攤位遊戲、手作玩樂設施、現場音樂表演及互動展覽,讓公眾人士了解遊戲和運動對兒童心理及社交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推廣玩樂對兒童福祉的益處。
透過更生人士的分享,讓大專生明白他們背後的故事及他們重投社會的難處;透過工作坊及小組討論,讓大專生及更生人士重新審視人生目標及展望將來。
透過破冰活動及小型運動會,讓會友關心SEN兒童及了解他們的需要。
天水圍天晴會所的義工於暑假期間帶領了不同的小組活動。首先是由青少年義工與託管兒童體驗小組遊戲、躲避盤訓練及對戰活動、小手工製作等,從而提升義工及兒童的溝通相處技巧。此外,青年義工帶領兒童以膠水樽製作水火箭,並在室外試射,提升兒童對科學的興趣。
大學及學院青年會部的義工與本會屬下社會企業YM HAIR合作,由專業髮型師教授8位校友基本剪髮技巧,並於兩個服務日為近40位基層長者及基層家庭兒童進行義剪服務。
為提高公眾對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荃灣會所的青少年義工到咖啡灣泳灘和黃金泳灘執拾垃圾,並把垃圾分類再回收。透過是次服務,同時提升了義工們的策劃能力和溝通能力。
計劃的金齡及青年義工先後進行了街頭健身及遠足訓練,除互相交流街頭健身「有型動作」及遠足技巧外,於夜遊獅子山時,還一同欣賞九龍夜景。另外,這批義工於「老友喜動」活動中,與長者分享躲避盤及地壺球樂趣,一起練習及進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