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訂閱電子通訊

【家好】放榜─迎接人生第四個六年

07-08-2020

做義工培養同理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已在上月放榜,今屆DSE考生在過去一年經歷種種挑戰難關,甚至在考試期間更要抵抗世紀疫情,相信對這班新生代而言,這些經歷都會烙印心中,亦對個人成長有着重大的影響。

DSE學生在完成中學教育時,恰恰是他們完成人生第三個六年︰第一個六年──幼稚園畢業、第二個六年──小學畢業、第三個六年──中學畢業;十八歲亦表示他們到達「成年」,在法律上已經是一個可以為個人做選擇和決定的成年人,但在家長的心目中又是否如此呢?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是華人父母普遍的想法,台灣就有一名七十歲的母親,因擔心其四十歲兒子工作過勞,竟致電給兒子的僱主,要求減輕兒子的工作量,更形容兒子「只是四十歲的孩子」,這看似笑話一則,但其實也是華人社會常見的現象。

父母的關心和照顧對子女的成長很重要,但隨着子女的成長,父母的角色和責任應該有所調節,以配合子女的自我成長。

第一個六年──子女從初生到小學階段前,主要的生活都是圍繞家庭,父母和子女的依附關係(Attachment)尤其重要,直接影響子女對人的信任和安全感、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等等。父母在這時期多以直接命令為主要管教手法,為子女建立良好的界線(Boundary),例如甚麼是該做和不該做,同時亦應嘗試解釋背後的後果,以致子女明白這些界線是如何保護自己。

第二個六年──開始入讀小學和建立長期的社交網絡,朋輩慢慢變得更重要,學業成績和各方面的才能是子女個人成長的重點,是建立個人自信及社交技巧的重要時期;父母的角色亦會有所轉變,慢慢適應子女不再以父母為中心,子女更會有愈來愈多的個人意見,甚至會和父母的意見不同。父母開始發覺上一階段的管教模式開始行不通,直接命令有很多時候會引起關係緊張和衝突,亦阻礙子女學習自行做決定的成長過程。

第三個六年──透過網絡,子女能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和資訊,媒體和朋輩的影響比父母肯定大得多,加上子女亦開始思考「我是誰?」的問題,這時期也是一般父母感頭痛的青少年青春期或反叛期;子女會挑戰在第一個六年所建立的界線,亦會批判父母意見的絕對性,這個過程正正是子女準備作為成年人的過程,學習為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建立獨有的個人形象,準備脫離父母照顧的安全網。

父母又有否留意自己在子女不同成長階段所給予的幫助和不同的角色呢?上述三個六年對子女能否順利「成年」有很重要的影響,成年不只是年紀的增長,亦是過去經驗的累積和自我建立,若果父母一直沒有給予空間讓子女學習所需的責任、自信、主見等,也難怪台灣那位母親,會覺得兒子到了四十歲還是一名孩子。

在家庭輔導過程中,輔導員有時會詢問父母︰「覺得自己的子女幾多歲呢?」乍聽之下好像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年齡本身是客觀的數字,為什麼會問主觀的「覺得」呢?問題往往就出現在父母沒有因應子女的成長,調整自己的管教和介入,明明四十歲的兒子,也會覺得是五、六歲,而用第一個六年的方式作出管教和介入。

根據家庭治療大師Bowen的學說,家庭是一個系統,各個成員在此系統中有複雜的互動,而情緒亦會強烈地連結在一起,彼此的行為是互相影響的;子女是否順利成長,除了他們自身的努力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父母的互動︰就像是學騎單車一樣,若父母一直沒有放手,給予機會子女學習,子女便會一直學不會騎單車;相反,父母若太早放手,子女面對的跌倒也會非常多,使學習變成一個痛苦的過程。

這段日子可能是你的子女踏入人生重要階段的里程碑,DSE放榜意味準備升讀大專/大學,亦意味着子女踏入成年,進入人生第四個六年。作為父母,你又是否已跟上用新的互動模式與子女相處和提供支援呢?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知識管理及策劃科 業務發展主任兼註冊社工李逸熙